本人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老川渝人,只听说过四川担担面,以前也常吃四川担担面,比重庆小面清淡一点,味道不错,与重庆小面各有千秋……,但从来没听说过有成都担担面……难道以前的四川担担面现在也归纳为成都的了?四川的好东西现在都统称成都的了,成都真牛逼!
面食历来不是四川及附近中国南方地区餐饮的主流,四川之传统以稻米主食辅以川味菜肴为主,只是到了近代,***战争后,重庆、万县被迫开埠,引入西洋工商因素,得以始建小麦面粉加工业,形成一定范围之面食餐饮,比较典型的原始形式就是荣昌的铺盖面,但在于抗战时期,下江人口汇入陪都,连带传入了压面机和阳春面及热干面等面条餐饮,从而是在重庆开始有了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然续延至上世纪60年代,走街串巷这种形式已不被允许而改换面貌,更由于川东特别是重庆周边汇集大量三线建设厂矿食客的早餐需求,建立了简单摊摊铺面的小面模式,追求以味蕾取胜之,改革开放后又加以商业化市场化规范,结构成当今的小面餐饮系列,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形成过程,而川西餐饮所谓代表的成都,仅仅是把重庆传入的担担面拿来东施效颦而已,不具备整个面条餐食习惯形成的历史条件,就不要提特色一说了。
成都担担面在解放前就有,国宴改革简化成四菜一汤前菜单上经常有成都担担面(以前川籍领导多),担担面只有茶碗大这种很小精致的量,重庆小面是从成都担担改良来的,重庆山区人吃东西是大碗的吃,感觉成都担担面味道好,于是改良成大碗加辣加碗豆而已,重庆小面出现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
成都担担面,重庆小面。创立之初两面为一面。
担担面原本指的是一种挑着担担沿街叫卖的面食的统称。四川不少的城县都是有的。原来重庆和成都没有分开以前那也是一家。过去,有人约计成都大街小巷越有几百家挑着担担叫卖的担担面。一般都是以一口通过两个格子,一个格子用来煮面,一个格子炖着鸡或者是猪蹄髈,也有很多挑着担担卖这小碗杂酱面、原汤面、素面、豆花面和抄手等等的,很显然之前,担担这是一种售卖的形式,跟现在的担担面可是大相径庭了,不过这种售卖是否还可以在现代的餐饮店中延伸发扬,不过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形式。
担担面相传是在上上个世纪80年代自贡市一个外号叫做陈包包的人创立的,最初创制的时候是用手工擀制的面条,面臊子使用宜宾的叙府芽菜作为主要的配料,跟自贡所产 的芽菜从口味上有所区别,牙擦的香味特别浓郁,具有独特的风味。一时之间这个陈担担面条有所名气,其他的担担面也相互效仿,最初,这种担担面是一碗素面,是没有肉臊子的,一般实在原来的川东地区,包括重庆、自贡等地,而现在享誉国内外的担担面却是成都平原地区所改良的在原有的素面的基础上加入干煵酥香的猪肉臊子,有些店铺还是***用的鸡蛋面。
只不过在正宗的担担面和重庆小面一个是不带汤或者少带汤肉臊面,一个是带汤的红味素面。喜欢哪一种只有遵循自己的口味。
关于“担担面”,我以前曾经介绍过,它的确是出自重庆!首先讲担担面的“行头”,一人一担,一头是火炉,风箱加鼎锅,一头是木制抽屉,内存“佐料”碗筷!最下格放焦炭。担起来爬坡上坎,一路吆喝。有人要吃,拉燃风箱,锅中滚开。为了节约用水,面条是干溜。用过的碗也是收好,回家再洗!担担面一般都是以一两为单位。关于重庆“小面”,其实广泛兴起也就不过50年!在六十年代中期,街上都是国营餐厅和合作食店。偶有私人小摊,从牛角沱至朝天门。也数不倒十家!现在回答谁好吃的问题!担担面,是“打么台”的!更讲究佐料。小面是下层人民的早餐,更讲究“汪实”。不过现在已经发展融合的差距很小了!所以有小白回答“一个是有汤,一个是干馏”☺☺☺
重庆十大特产:
1、江津米花糖;
3、重庆怪味胡豆;
4、火锅底料;
6、白市驿板鸭;
10、合川桃片。
成都十大特产:
1、邓英牛肉干;
2、蜀绣;
3、张飞牛肉;
4、鸡丝凉面;
5、龙泉枇杷;
6、郫县豆瓣;
7、甜水面;
8、东坡肉;
9、仁寿彰武芝麻饼;
10、板牙樟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lllakere.com/post/9244.html